中国足球的所有权归属探析

xiaoqiao 2025-09-11 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北京国安向来是一家善于创造经典话语的俱乐部。过去有“不符合市场规律”,如今则有周金辉提出的“谁真正拥有俱乐部?”

虽非国安球迷,却不妨从旁观察其独特气质。国安身处北京,却并未沾染过多官场气息,反而融合了部队大院的精神与胡同文化的烟火气。他们向来认真,甚至较真。罗宁当年那句“不符合市场规律”,看似是无奈之辞,不如万庆良(已落马)高喊“足球就是要燃烧人民币”那般张扬,但时间最终证明,职业足球的真正箴言恰恰是罗宁那句话。罗宁谈的是方法,周金辉问的是本质。“谁真正拥有俱乐部?”——在联赛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提问无异于柏拉图追问苏格拉底“何为幸福”。

国安球迷。图源:@XUEYI1992

周金辉这一问,令人不禁回想:王健林、许家印或许从未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张近东大概也没有,陈戌源则肯定没有。张玉良在申花更名为绿地遭遇球迷抗议时或许有所触动,但未必深入。而谷际庆面对球迷呼声时或许体会更深。我们不确定周金辉在拥有奥古斯托与比埃拉的辉煌时期是否已有此思,但作为“后金元时代”民营俱乐部的话事人,此时发声,恰逢其时。在目前的投资人与管理层中,周金辉的沉浮意识和执着感,尤为明显。然而,这一提问绝非仅源于某次球员与球迷的冲突,其背后涉及的是更深层的产业命题。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却值得每一个足球相关者从不同角度思考。媒体则应努力跳出单一立场,尝试理解多方维度。

申花球迷。

从情感与文化的归属上讲,俱乐部无疑是属于球迷的。没有观众的比赛,就失去了作为产品的根本价值,也谈不上社会、市场与文化意义。近年来,中超球迷文化迅速成长,球迷话语权显著提升——经济环境变化、资方收缩、消费者地位上升,都助推了这一趋势。主场上座与远征人数持续增长,正是周金辉发问的现实背景。

俱乐部也是球员的。没有运动员,比赛便不复存在。从劳动者角度看,我们必须承认球员的付出。并非中国球员收入不合理,而是其高薪并非完全由竞技水平决定,更与中国庞大的球迷基数相关。

蓉城球迷

从产权与控制的角度看,俱乐部当然属于投资人。事实上,中国职业俱乐部往往是企业家的政商资源与形象杠杆。这与个人兴趣、情怀或责任感并不冲突,也正是为什么大家尊重河南的胡葆森,而对张近东有所保留。

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俱乐部也属于地方政府。国资注资规模、体育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方式、地方主官对足球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俱乐部的生存状态。近期各地联赛重新焕发生机,更凸显出这种土壤的复杂与关键。

国家最新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中国职业足球的未来要靠“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既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也不能彻底撒手市场。世上没有唯一真理,我们只能在现实条件下寻求某种动态平衡——事实上,我们也别无选择。

周金辉这一问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职业俱乐部既受限于某些不变因素,也依赖于某些可变力量,而以球迷为基础的市场正是最大的变量。球迷对俱乐部的情感最为纯粹和坚定,但他们也是整个产业链中利益诉求最单纯的群体。因此,他们既是基本盘,也是未来最大的变数。周金辉之问,不仅是对认知的挑战,更是对生存的终极追问。这一命题不仅适用于中超,也适用于苏超、湘超、川超任何一支队伍。

话至此,适可而止。当一位俱乐部投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应仅是感慨,更应看到这是一种认知的进化——它必将在未来激起回响。

(作者|丰臻)

相关文章

中国足球的所有权归属探析

北京国安向来是一家善于创造经典话语的俱乐部。过去有“不符合市场规律”,如今则有周金辉提出的“谁真正拥有俱乐部?”虽非国安球迷,却不...

法甲 2025-09-11 3 0